看见柴静
越来越喜欢柴静,当然,只有是文章和节目,喜欢文章尤胜节目,可能是因为除了CCTV9之外,几乎不看央视的节目,何况,她的节目,尽管精彩,但常常是在临近深夜。已经忘记了是在老六还是王小峰抑或是《读库》张立宪那里了解到的柴静,没有追星的激情,却常常有意外的感触,介绍我所了解的柴静,如果你知道柴静,那么就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如果你还不知道柴静,那么,我希望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写博客的柴静
尽管徐静蕾和韩寒的博客在新浪博客中人气最高,但柴静的博客或许更值得一看,尽管,她的博文内容大多与她的节目有关,但,又不至于节目。摘来两段:
中学语文课本上有道题,鲁迅先生写道“我的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课后题问“这句话反映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心情?”
老罗当年念到这儿就退学了,他说“我他妈的怎么知道鲁迅先生在第二自然段到底是怎么想的,可是教委知道,还有个标准答案”
冯唐是另一种高中生,他找了一个黑店,卖教学参考书,黄皮儿的,那书不应该让学生有,但他能花钱买着,书中写着标准答案“这句话代表了鲁迅先生在敌占区白色恐怖下不安的心情”。——《火炭上的一滴糖》
一期节目从始到终,有无数的事情,让我常想起高先生的话:“不要问值得不值得,价值观的事是没有办法讨论的,只是直觉。我母亲的老花眼镜已经快风化了,值得吗?那是我的宝。”
……
老范把罗大佑的《乡愁四韵》放在这里,一声叹息后唱出:‘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愁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很多事不用问值不值得,只用问,它对你来说,是不是有如珍宝。——《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原来,在体制内,也可以可以以自己独有的视角,去读一些事,读柴静的文章,让我明白:充满火药味的言辞、声嘶力竭的抗议,固然显得酣畅淋漓,但平静而理性的思考,往往更加发人深省,也更加能够解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博客文章的风格。
说话的柴静
柴静曾经担任过电台主持、出镜记者、央视主播,说话,是她的本业,无论是出入于非典现场的一线报道,还是深度沉重的话题,抑或是近期采访卡梅隆的俏皮直率,柴静总能游刃有余。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她的那次演讲《认识的人,了解的事》:
5分钟的演讲,没有老师告诉我们的那样的慷慨激扬,甚至没有什么手势,但,就是那样平淡的语气,至今,每次来看,都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写书的柴静
柴静写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用我一辈子来忘记》,尽管写的主要是在夜色温柔时候的故事,一如既往的平淡而清新。
如果可以,我愿意永远一言不发。只睁大双眼凝视身处的这个世界,在沉默中静观天地的大美。我想随着年龄的衰老,我会逐渐忘记生命中的很多片断,像大学时代。像我共过事的很多人,像曾有的光荣与挫败,但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少年时代。
它是那么鲜明地向我揭示了生命的真义,我不该忘记。即使今天我的心灵被同化得焦灼而冷酷,但我的心底仍然残存这一小块柔情,像是温柔的落日,像是满膝的芳草,像是爱,像是不与人言的忧伤,像是永不可再回的飞云过天。
其实,说这么多,我只是想让你认识柴静这个人,了解柴静的一些事。
读书人的风骨
徐静蕾的博客从来木有看过。
老六就是张立宪吧
不是说她被当局软禁了吗?
对柴静还真没有注意过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只要没看到妆点网的公开道歉,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每天只要有时间就不择手段四处评论、四处转发!如有打扰,请直接无视或删除!http://marketoversea.com/news-story/elady-zdface.html
木有看过柴静博客,待会看去
我用一辈子去忘记 😥
如果看过《用我一辈子来忘记》,你就知道这是一本只有文艺青年才能看完不吐的散文集,文中充满了故意卖弄的“寂寞,深深,秋风,小雨,淋淋”之类的词语;后来柴静去了央视,一开始的风格还是把风络(戓者说情怀“凌驾于新闻的真实性之上,好好的新闻类节目搞得如同电台谈心节目,后期风格有转,目前还是在两者中平衡的漂--难道IT宅男现在喜欢知性美了?
😆 说得好!
爬到央视的D员主流就是下流,装B才能生存,有良知的一定被挤出来!
很早就关注柴静,《看见》节目有时候也会看看。反而韩寒的很少看,或者生活韩写的文章还可以,但是看过他的视频都感觉这人不咋的!
奇女子...
很有风格
是个好主持人。!
哎,这样的人其实很多,但很快就被磨没了棱角,和谐社会嘛
读书人的风骨
柴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女主持。
活熊取胆那一期节目,柴静的张弛有度看着真是好
太没政治觉悟了吧?! ❓
柴静可是个大美女啊!我喜欢!
没看过他的节目,不知道什么节目
柴进大妈 我永远爱你 😛
这是我们新闻人的骄傲,也是我们这些学子的榜样。没想到站长这么关注她。他的节目结构严谨很公正,节目如人,希望她少些烦恼
还是说的不清楚。
柴大妈接触过很多敏感人物,当局对其很关注!
第一次看到柴静是在《新闻调查》中,感觉她的角度就很特别,很人性化。后来奥运会,又注意到她的节目,别人都是在疯狂的采访冠军们,而柴静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离冠军很近最终却无缘的运动员,他们的故事,很打动我。《看见》一如既往的延续了她的叙事风格,随和,安静,不争,不燥。让人静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