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上那么多喷子
写老罗那篇文章,毫无意外地招来了很多非议。有理性的不同声音,这很正常,也在我欢迎之列,但更多的,则是毫无缘由的喷。我用了大辉说的方法,放出一两条评论吊打,却又有人说何苦和他们一般见识。
我这样的小号尚且如此,菜头、大辉和霍炬他们的境况就可想而知了。
这还是在微信公众号上,相对封闭的环境和固定的受众已让喷子少了许多(当然咪蒙这种专为吸引喷子而生的号除外);在其他平台,喷子现象更是惨不忍睹。
无处不在的喷子
前些天写了篇《微信付费功能要来了,分答知乎准备好了吗》,猜测了下微信可能会在付费阅读、付费订阅上采取一些动作,在公众号上反响尚好,但在今日头条上的评论就不忍直视了。
显然,这些喷子根本没有看文章内容,估计就只看了个标题,甚至只扫了标题的前几个字就开喷了。我不是说「今日头条」不行,而是说,几乎所有新闻客户端的评论都很垃圾,只不过现在「今日头条」的流量大,所以汇聚的喷子更多而已。
喷子现象并非中国特色,事实上,世界各国的互联网都深受喷子之害。
早在2014年年底,路透社、Recode、The Verge、The Week、Mic、今日美国旗下FTW以及芝加哥太阳报等媒体在几周之内相继宣布关闭读者评论区,原因就是这些评论“集中了负面情绪”。
喷子,已然成为互联网公害。
喷子的影响有都坏
无评论,不新闻。评论曾是我们阅读新闻之外的一大乐趣。现在,这种乐趣要么因喷子而被剥夺,要么淹没在喷子的粪水之中。
对创作者来说,是期待得到读者的正向反馈的。不是说一边倒的褒扬,而是对文章的补充、讨论甚至不同的声音,事实上,现在在一些blog和微信公众号里,还依稀可见高质量的评论,甚至,评论比文章还好看的现象。但更多的情况,则是作者被负能量所包围。
Twitter上被喷子喷走的名人不在少数,而在国内的问答社区「知乎」上,更是有我所喜欢的葛巾、佐藤謙一、yol叔和GS先生被攻击性言论逼走。喷子们并未停歇,前些天「知乎」女神Maggie 姐还在说,她在一个关于旗袍的问题下面的回答被喷品位低下如村姑之类,让她很是沮丧。
喷子们不但可以让个人抑郁逃离,更可能进而让平台受损。
霍炬在他的文章中举了个例子说,Twitter CEO Dick Costolo在发布2014年第四季度财报之前的电话会议中曾说,喷子让Twitter损失惨重——“我们不断流失核心用户,因为我们没能处理他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喷子问题。……我们对于自己平台上的辱骂和喷子处理上做的太烂了,而且我们很多年在这方面一直这么烂。”
喷子的影响之恶劣,由此可见一斑。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这些喷子从何而来,又为何而喷?
为什么互联网上那么多喷子
《认知盈余》作者克莱·舍基认为,二战以来,一个新的社会性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大量受教育人群可支配的自由时间激增——全球受教育人口累积起来每年有超过一万亿小时的自由时间,他认为这种自由时间积累成为了认知盈余。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自由时间都积累成了认知盈余,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自由时间,积累成了"口炮盈余"。
通俗点讲,就是闲得蛋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闲人输出认知,而有的闲人输出口水,甚至粪水。
喷子常有,但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只能在茶余饭后喷喷,还要看邻桌的脸色,不但喷得不够爽,而且喷得不够远。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传播性让喷子们如鱼得水,放大了人性中的恶,也让这种恶造成了更为严重的后果。
不是我中伤互联网,而是环境和制度真的能让人变得更邪恶,不信,你去看看津巴多大爷的斯坦福监狱实验。
津巴多提出了人、环境和制度的三要素说,以及这三者如何相互作用,驱使人做恶事。现在,网络就是这座监狱,不好的产品设计则是制度,诞生的“路西法”则是喷子。
津巴多在其《路西法效应》一书中说,这些“坏人”并不认为自己成了坏人,他们要么认为受害者罪有应得,要么认为自己只是采用了恶的手段来实现其正当的目的。有意思的是,绝大多数喷子都不觉得自己是喷子,而是觉得他们才是整个社会的良心。
如何应对互联网喷子
互联网会越来越便利,对喷子来说也是如此。微信公众平台和「知乎」都在致力于从产品设计上减少喷子的危害,但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还是得面临大量的喷子,如何应对?
一位叫Bill Hadley的美国政客试图从法律上来解决。他花了4年时间和3万5千美元的代价,终于把那个匿名攻击他是儿童性侵犯的喷子找到,原来,就是他所在县的州检察官Frank Cook,随后Cook辞职,但拒不认罪。要证明他对Hadley产生了什么伤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法制健全的美国尚且如此,国内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喷子问题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法律解决不了,就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大辉提倡放出几条喷子言论来吊打以杀鸡儆。这样看似爽了自己,可惜的是,喷子从来就不怕对喷,这样反而会让一些中性的读者反感。
霍炬非常推崇「得到」和「分答」的付费模式,通过付费的方式来过滤喷子显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不过可悲的是,随后在淘宝迅速出现廉价版的订阅,原价199元的订阅费用,在这里1.9元就可以买到。
在一些微信群甚至公众号中,有人把这些付费文章复制出来二次销售,还美其名曰“共享经济”,不知道菜头李翔他们知道了作何感想。
而且,和菜头的《槽边往事》付费文章初期很受欢迎,但渐渐的也出现了一些诸如“垃圾文章,浪费我199元”的喷子言论。可见,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让人付费的订阅的能力,付费也不能完全杜绝喷子。
知乎梁边妖提倡用超级“自恋”的方式来“打赢他,祝福他,无视他”,也就是你喷你的,我写我的,对喷子言论哈哈一笑或者干脆无视。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如此强大的内心。
对于喷子问题远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事实上,如果有的话,设计出这个方案的人当之无愧的可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当下来看,除了尽可能选择过滤机制做得好的平台——比如付费应用和微信公众平台——之外,最大的办法恐怕还是加强自身的修炼,无视、拉黑、轻蔑一笑,皆在修炼之列。
最后,送你一张图,被喷得厉害时拿出来看看,或许有用。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