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往事之5:一次“删帖”引发的创业
2002年7月6日,从清华大学休学进行全职互联网写作的方兴东博士遭遇了一点小麻烦。
时值微软微软在中国大力打击盗版保护版权,方东兴写了两篇文章《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声讨微软,指责微软这是知识霸权,而且会伤害到中国的民族软件产业。
此前,他已经靠写微软的负面文章名声鹤起,还出了一本《起来,挑战微软霸权》的文集,这次的两篇文章也迅速登上了新浪等几家门户网站的头条。
然而,几小时后,几乎所有的网站都撤下了这两篇文章,可能是被微软“公关”掉了,也可能是其他原因。
这在今天是再也平常不过的事情,然后当时方东兴却大为震惊,因为作为一个专职的网络文字工作者,突然他发现自己的“阵地”没有了。
于是,他想打造一块属于自己的创作空间。
这时候,Weblog进入了方东兴的视野。
Weblog的概念最早在1997年12月由Jorn Barger提出,他用其来描述那些有评论和链接,而且持续更新的个人网站。两年之后,Peter Merholz将其缩略为“Blog”。
Blog是一种在网络上记流水账的形式,它通常篇幅不长但却经常更新,这些文章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叙排列,Blog的内容从生活日常、政治经济到体育竞技无所不包,形式上也可以是照片、日记、诗歌、散文、小说和报道。
Blog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1998年1月17日,这一天经营个人Blog的马特·德拉吉率先报道了克林顿总统与白宫助理莱温斯基的性丑闻。
相比于传统媒体的犹豫不决,德拉吉冒着错误报道的风险抢先进行了报道,一夜之间,“德拉吉报道”闻名全球。
此后,每一次重大的新闻事件都成了“德拉吉报道”的最佳宣传。被传统新闻界认为“不准确、不道德”的德拉吉报道,却成了不少人了解新闻的首选。
“9.11事件”更是确立了它的影响力,9月16日,德拉吉报道首次跻身网站访问量的前20名,在超越《今日美国》和《华盛顿邮报》网站的同时,也让Blog正式步入主流社会的视野。
在方东兴开始了解博客之时,国内至少已经有了两家博客网站,有意思的是,这两家站点都是由大学生创办的。
2002年的第一场雪来临之时,中国科技大学一个叫做郭晓雷的大二学生丝毫未曾察觉,因为他正被图书馆机房里电脑上的一个新奇的东西所吸引着,自从学校里的研究生师兄用MT(Movable-Type)为他架设了一个Blog,他就被这种新颖而便捷的信息发布和交流方式所征服。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郭晓雷准备建一个Blog服务站点,让更多的人能拥有自己的Blog。2002年12月,Blogbus(博客大巴)诞生了,域名和虚拟服务器的费用才200多元。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千里之外的杭州,刚毕业的胡之光看到大三学生季华开发的博客网站之后,隐约感到这个东西是有商业前途的,于是叫上一个朋友负责内容管理,自己负责运营管理,季华负责技术开发,于是,Blogcn(中国博客网)在这个三人小组的业余时间里诞生了。
大概半年后,Blogbus已经有了几千个用户,原来的300M的虚拟服务器已经负荷不起,郭晓雷没有想过要用Blogbus赚钱,也没有更多的钱去购买新的服务器,而且维护网站已经耽误了他的学业,身心俱疲的郭晓雷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大家帮我想想Blogbus要如何发展,我都倦了,没有心情改进,没有钱换好的服务器,没有时间照料……”。
Blogbus早期用户横戈看到这一消息之后,立刻联系了郭晓雷,表示愿意提供资金上的支持,横戈当时在证券公司工作,他经常从Blogbus上看到一些有用的信息,他认为这是“个人信息的原点”,于是决定参与这场“信息的革命”。
多年以后,横戈给望月讲起这段往事时,还清晰地记得他在Blogbus注册的ID—2256,以及他抱着服务器到机房的情景。
相比之下,方东兴创办博客中国(BlogChina)时间稍晚,但他的贡献在于和《互联网周刊》执行总编王俊秀一起,确定了Blog的中文名称——博客,“博”乃“广博”,“客”不单是“blogger”更有“好客”之意,看Blog的人都是“客”。这有别于台湾地区的音译“部落格”(部落阁)或者是意译制网志,因此,方东兴也被称为“博客之父”。
到了2003年底,在《新周刊》杂志社、搜狐网和华娱电视联合主办的“2003年度新锐榜”活动中,博客中国与“西祠胡同”、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南方报业一起参选年度新锐传媒。
彼时,博客中国(BlogChina)已经和博客大巴(Blogbus)、中国博客网(Blogcn)以及武汉大学生周鹏创办的博客动力(Blogdriver)一起成为中国最大的博客集散地。
只不过,和其余几家有所不同的是,方东兴的博客中国很早就拿到了100万美元的投资,在营销方面也做得更好。
2005年1月,博客动力以换股的方式进入博客中国,人员进行合并,博客中国的用户将迁移至博客动力的书写后台上,那是后话来。
回到2003年,当时博客中国入选的理由如下:
博客(Blog)模式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一种媒体形式——“个人媒体”,是一个中立、开放和人性化的精选信息资源平台。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如果说,黑客代表了互联网技术野蛮的张力,那么博客则代表了重建互联网秩序的向往。
作为博客中国的主要创办人,方兴东顺理成章地成为“新锐榜”网络风云人物候选人,而和他一起入选的,还有另外一个对博客发展举足轻重的人物——木子美。
如果说方东兴是作为博客在中国的奠基人,那么木子美则是博客在中国发展的传教士,如果没有木子美和她的《遗情书》,博客的概念就不会那么迅速而广泛地为人所熟知。
下一期,望月就讲讲木子美与博客的故事。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