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用的是正规APP,为什么身体却越来越差
好久没有打开「Keep」,最近想重新练一练,没想到打开之后画风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结果刷了一圈下来,把健身这事儿给忘了……
「Keep」是一个健身APP,秀胸秀腿我也就认了,但有些吃喝玩乐的也来这一套,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比如,我来大众点评,可能更多还是想看什么好吃、哪里好玩,而不是看小姐姐的腿有多长。
再比如,我上「闲鱼」,本身就说明手头有点紧,这时候就不要再给我展示某些可能是“咸湿”的内容了。
还有微博、马蜂窝、百度某吧、豆瓣某小组、知乎钓鱼贴……,细心的网友总能发现一些不可描述的内容,哪怕是在完全意想不到的APP。
当然,我不会据此就说这些APP涉黄,甚至也不能断定他们是靠这些内容来博眼球,像微博今年7月份还封了20万个涉黄账号、上百万个涉黄群。
出现这种情况,大致有两个方面原因。
01算法原因
现在的很多App都是基于算法来推荐内容,千人千面,如果点了某些主题,算法就会给你推荐更多相似的内容。
有一次,我跑去质问一个「拼多多」的朋友,问她为什么「拼多多」首页给我推荐这样的内容。
她沉默半晌后,才喃喃地说到:“可能,是你误点了什么内容吧……”然后紧接着说,只需要搜索一些其他内容,就可以冲掉这些了。
我觉得她解释得很有道理,就是我误点了,一定是。02外部原因
这些内容,无论是叫“灰产”、“黑产”还是“黄产”,其实一直都存在,它们始终在瞄着各种各样的平台,哪里火了就涌入哪里。
平台面对这些内容,能不能及时发现,会不会果断处理就很很重要了,不然“小黄书”,不,「小红书」就是前车之鉴。
2019年7月29日,「小红书」App在腾讯应用宝、华为、魅族等各大安卓应用商店中突然被下架,网上传言主要原因就是涉黄。
「小红书」整改了两个多月才获得重新上架,但前不久又有关于其涉黄的报道。
内容平台,尤其是用户贡献内容的UGC内容平台,难免会遇到这种令人头痛的问题,这时候风控策略就很重要。限得过死,就可能导致误杀和平台活跃度降低如果放得过松,就可能导致用户反感甚至监管压力。
我对风控策略没什么研究,但看了这么多案例,也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
第一个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内容尤其要慎重。
线下的某些交易,大多还是发生在附近的,原本在“天上人间”的人现在散落在各个LBS服务里,抖音周边、视频号附近的人就是这类高危区,想一想当年的支付宝圈子吧。
第二个是从一开始就要建立风控机制。
很多APP前期想的更多的是野蛮生长,一切为增长让路,等到用户达到一定量级再考虑风控。问题是这个临界点很难把握,你永远无法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像小红书就被下架了,而隔壁Keep就赶紧一阵猛删,但谁能保证自己一直能是那个躲过枪口的“幸运儿”呢?
第三个是从关系网络入手。
其实孤军奋战的灰色内容不足为惧,可怕的是那些用群控批量操作的,一旦涌入覆盖面就很广,而且这些操盘手经验丰富,善于躲避常规的各种关键词筛查,但他们经常会互相点赞做数据,这时候就可以从这些关系链入手批量查杀。
对于用户来说,看看小哥哥小姐姐也没什么不好,大不了就是身体差点,但对于平台来说,却要承担很大的法律和道德风险,在把握性这个社交第一生产力上,一定要慎之又慎。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