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知乎的未来是这样的
知乎的发展速度有点惊人。
进入2016年,zhihu.com的ALEXA中国排名冲进了前30,而全球排名也进入了前150。从百度指数来看,知乎更是把老前辈豆瓣和贴吧甩在了身后。
在移动端,根据appannie的排名,最近一年知乎在中国区社交类app下载量稳定在10到15位之间。作为一款知识型社交产品,这样的成绩堪称斐然。
前两天的知乎媒体开放日,周源并没有提及这些数据,因为他觉得“靠数量和流量的堆砌来换取增长,是对社区成长极其危险的方式”,所以知乎采用邀请注册长达两年之久才开放注册,但这并不代表知乎没有野心;相反,克制是为了更大的未来。在周源的心目中,知乎的未来是这样的:
知识场景化:让信息有序呈现
现在,有问题“百度一下”已经逐渐变成了“知乎一下”,因为后者更专业和值得信赖。
知乎是一个宝库,但让这些知识和信息迅速、精准地呈现在用户面前并不容易。在我看来,知乎至少在三个场景下试着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是打开知乎的第一个场景。
最初,知乎的信息流是按照话题排列的,后来改成关注者动态、话题动态、收藏夹动态等多重要素。
一开始我很难习惯加入关注者动态,因为玩知乎之初,许多关注对象只是因为他们名气大或者头像好看,但关注之后发现对他们回答、收藏和赞的答案并不十分感兴趣,长此以往,我的信息流将惨不忍睹,不得不忍痛取消关注,转而关注有共同话语的人。
最近,知乎上线了一个新功能:支持将感兴趣的内容和你对该内容的观点分享到知乎首页,这样关注你的知友们就会在他们的首页看到这段内容。
我想,知乎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用知识和信息会友,而不是其他原因,这也是知乎区别于其他社交产品的关键所在。
信息流本质上是一种过滤器,KK在《必然》中谈到理想过滤器的三个层面——推荐我喜欢的、我的朋友喜欢的,以及可能想尝试喜欢的。看上去,知乎在前两个层面做了不错的尝试,接下来就该是利用大数据和自然语义进入第三个层面的过滤了。
知乎上的大部分内容散落在各个问题和专栏文章之中,如果想系统地、由浅入深地了解某个领域内的全部知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知乎《周刊》《盐》系列电子书是一种系统阅读方式,但毕竟覆盖面窄。为此,知乎上线了索引功能,初期只是内部的尝试,目前已经开放公共编辑,所有人都可以参与,比如,Maggie 姐整理的这个职场指引索引。
索引的建立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而且需要及时的更新,只能采取wiki公共编辑的方式,未来这种索引扩展到大部分话题的时候,知乎其实就成为了一个知识维基百科。
相比于信息流呈现,搜索是更强的需求。但2015年之前,知乎的搜索并不让人那么满意。
去年11月,知乎和搜狗达成战略合作,知乎向搜狗开放数据,搜狗为知乎提供搜索。目前来看,搜索功能的确强大了,但还谈不上特别精准,而且UI设计上不那么知乎,让人有点出戏的感觉。
和搜狗王小川聊起此事时,他丢给我一篇《自然语言处理在Quora 的应用,如何保持社区的信息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文章,看上去是胸有成竹。我期待随着双方的深度合作,在搜索上能够有质的飞跃。因为小川总说过,如果以后知乎搜索不好用,丢的可是搜狗的脸。
知识市场化:让一部分知道分子先富起来
提起“知识付费”这个今年火热的话题,你可能会想到「分答」,但「分答」更像是一个网红经济产物,和知识的关系真不大。
知乎也有「值乎」,但初期的「值乎」只是一个愚人节的实验产品。知乎想建立的,是一个知识服务市场,这个市场不但有「值乎」、有赞赏、有付费转载,还有「知乎Live」和知乎书店,尤其是后两者,是知识市场的主打产品。
除了发布会上的测试,我听过3场Live。
最直观的感觉是,「分答」是为了猎奇,而Live才是沉浸式的学习交流产品。
官方数据显示,在过去四个月里面,「知乎Live」一共举办了557场,每场平均下来语音的长度是72分钟,人均消费52.08块钱,重复购买率达到了37%。
关于购买Live,有个很好的可以当slogan的评论——每一次你花的钱,都是在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现在,「知乎Live」演讲者的平均时薪超过了1万,其中李开复解答创业困惑的Live突破了十万元,葛巾的“正装入门:先穿对,再穿贵”整场收入更是超过了15万。
现在的Live还只是局限于语音,我想,未来用视频互动,甚至VR技术一对一如同现场教学指导,也不无可能。
还有刚刚推出的知乎书店,目前有《周刊》《一小时》和《知乎·盐》3个系列的电子书,后续肯定会增加更多的书目,甚至,提供自己的作品整理、发布电子书、出版纸质书一条龙服务也不无可能。
2015年“共享经济”概念火热的时候,大家都出去开滴滴和Uber,现在,“知道分子”们似乎有了另一个途径,用自己熟悉而又独有的知识,在知乎这个知识市场中挣来大把的银子,还有满满的成就感。
除此之外,知识市场化的另一个好处,是让知乎在广告之外多了一种更加稳定和优雅的盈利模式,何乐而不为之呢!
知识平台化:让知识连接一切
周源曾不止一次说,知乎的未来是要用知识连接一切。
怎样连接?其实上面提到的产品中已经初见端倪。
◣ 基础性的功能,比如文章、专栏、问答社区和知乎圆桌等,满足的是用户问答的基本需求。这个阶段的知乎,连接的是人与平台。
◣ 内容逐渐丰富之后,知乎通过电子书、收藏和话题索引等功能把产生的知识结构化,让信息更好地呈现。这一步,连接的是人与信息。
◣ 知乎通过赞赏、付费转载、值乎和知乎Live等将知识市场化,搭起了一座内容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直接沟通的桥梁。这一步,显然连接的是人与人。
◣ 今年7月,知乎开放机构账号。
什么是机构账号?简单来说,如果知乎是一座城市,那么现在除了市民和游客,这座城市也将迎来公司、媒体、高校、博物馆、艺术中心、研究所、旅游局、NGO……
这一步,连接的是平台与平台。
这么区分有些粗暴,因为每一个功能所连接的节点都是流动可变的,比如电子书,在阅读之余,还可以通过关注作者,进而了解TA的更多问答,实际上是一个“人——信息——平台——人”多节点的互动连接。
当然,场景化、市场化和平台化都只是手段,知乎未来真正的愿景,是成为一个以知识平台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建设可以持续发展的内容网络和专家网络,帮助人们去实现生活、工作、学习和创新各种场景的需求,并对相关的行业和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和改变。
我期待着那一天早日到来。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