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质公众号是如何被我玩残的
“你做自媒体有哪些失败的教训?”
知乎上有人邀请我回答这样的问题,对于这样不礼貌、不友善的邀请,我只能说,你是怎么知道我有失败案例的?
容我点上一支烟,因为这个故事,悠长且伤感。
2013年初,微信公众号刚刚开始兴起,大多数人还在摸石头,优质的内容凤毛麟角,想找到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抱着学习的态度,我在知乎、豆瓣和微博上收集公众号,去芜存菁,手头渐渐有了存货。
某天,我灵机一动:我找起来困难,别人应该也费劲,为什么不把这些号分享出来?于是就有“公众号推荐”——一个推荐公众号的公众号。
从小道消息开始,每周发文2-3次,每次只推荐一个靠谱的公众号号,就这样靠着口口相传和自然增长,在半年之后,也就是公众号推荐到100期左右,已经积累了3万用户。
那时候还没有新榜、没有米汇,也没有易赞,唯一做得不错的公众号信息抓取网站“传送门”经常以我的内容为标准介绍词,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我这个号是官方账号。
正当公众号发展得顺风顺水的时候,我作的本性开始显露。
一、转型
一个读者留言说:你很用心,但问题是我找到需要的号之后就不再需要你了啊。
我一听貌似是这么回事,一番思考之后,我决定要做大做强,持续提供价值,包括但不仅限于:
注册域名开设公众号导航网站;
在推荐的同时,做深度专访栏目;
定期将推荐的公众号汇编成电子期刊。
你别说,前两件事还真让我办成了,仅凭一己之力。
我访谈当时还远在美国的邵皙智,现在还能跑去上海找她蹭饭;我访谈当时名气还不大的潘幸之,现在已完成B轮融资;我访谈写性爱的S姐,为她带去三四千粉丝……
等等,好像哪里不对的样子,为什么都采访的是女孩子,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我的访谈做得不错好伐。还有网站,虽然比较简陋,但访问量还是不错的。
但是,凡是总有但是,很快我就发现,我的时间精力都难以为继,毕竟我还要工作,还有望月这个公众号要写文章,于是,我开始谋划新一轮的作死,喔不,转型。
这次,我想到了wiki的路子,从读者中挑选了二十多个志愿者,每天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并以推荐文章的方式来带号,想了个不错的slogan:
推荐文章的好处是访问量上去了,订阅用户也很快超过了5万,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可是问题也接踵而至,比如版权问题,比如,风格不统一的问题。
半年前,我第三次转型,做起了影视剧推荐,只因为自己爱好,觉得可以有话题可写,可那也仅仅是我以为,而已。
现在,似乎再一次进入迷茫期,或许,还要转型,吧。
二、更名
伴随着转型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更名。
公众号推荐这个名字蛮大气的,也像官方号,但不是没有问题,比如经常有这样的对话:
——除了望月的博客,你还有什么公众号推荐的吗
——公众号推荐
——对啊,推荐给我几个吧
——就是公众号推荐啊
——对啊对啊,快推给我
……
这还是次要的,最关键是带公众号字样是不能通过微信认证的,现在看来,认证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反而有许多弊端,但当时需要认证才有自定义菜单、才有广告收入,才有一系列接口。
于是改名微荐,尽管经常会打成微贱。
如果你以为我那颗躁动的心会就此安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不久之后,我在刘健亮的建(hu)议(you)下改名为“右荐”,可以理解为文章值得右键保存,也可以理解为我又开始更新了,可用户极度反感,于是又改回来了。
你见过一年改三次名字的公众号吗?
三、停更
自打转型之后,停更就是家常便饭。
有时是没有话题,有时是没有时间,更多的时候,是没有动力。
这种动力不一定是广告收入,更重要的可能是访问量、用户增长、正向反馈等,比如,转型做影评之后,没写几篇文章,只是抱怨了下要是有原创就好了,结果第二天微信就给了我原创标识,而我的自媒体好友,辣妈教室的班主任宝大头坚持写原创一年有余,吵吵闹闹至今也没有拿到,想想突然就有了洪荒之力。
但相比于十天半个月不更新,完全不和读者互动才是更要命的。
公众号推荐在初期的互动是做得很好的,包括在后台解答用户提问,以及在二条开辟互动专栏等。后来长期不互动,尽管大多数用户不离不弃,但等到我想和他们互动的时候,已经应者寥寥了。
后事如何,不得而知,但我想这个公众号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
亲爱的朋友啊,我没有什么公众号运营的原则和道理告诉你,只是,把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你听,如果你从中领悟到了什么,记得一定告诉一脸懵逼的我。
近期评论